2013-12-8、人气:
3.积分编排制比赛
以积分相同或相近为主要原则进行编排的个人(或团体)比赛。比赛轮次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减,一般根据总的参赛人(队)数和录取名次,可定为相应人(队)数的淘汰赛所需轮次数另加2-4轮,并以单数轮次为宜。另外,最少轮次数不少于7轮。
4.擂台赛:用打擂台的方式进行团体对抗赛,一般各方棋手出场人数相同,各方棋手轮流出场,败一场的棋手不再参赛。凡一方最后一位棋手败北,则本队比赛结束。结束比赛越早的队名次越靠后,比赛到还有一个队余有棋手没有败北或未出场,则此队为冠军,比赛全部结束。
5.对抗赛:
对抗赛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个人对抗赛和团体对抗赛。
个人对抗赛:是两名棋手之间进行的双轮或多轮的比赛。
团体对抗赛:用循环制的方式进行的团体对抗赛,一般两队出场选手人数相同,双方棋手依次与对方每名棋手比赛一局或多局,最后计算双方每名棋手的得分总和作为团队总分,得分高的队获胜。
第十九条 成绩计算和名次
1.采用单败淘汰赛制不记分,后被淘汰者名次列前,没被淘汰者为冠军。其他名次可采用加赛或并列方式区分。
2.循环赛
2.1个人赛
2.1.1比较选手的得分
2.1.2比较同分选手的赢棋数,高者名次列前。
2.1.3比较同分选手之间的比赛成绩,胜者名次列前。
2.1.4同分选手之间加赛后成绩最高者名次列前。
2.2团体赛
2.2.1比较各队得分
2.2.2比较同分队中的总胜局数,高者名次列前。
2.2.3比较同分队之间的比赛成绩,胜者名次列前。
2.2.4比较同分队中第一台队员的总得分,高者名次列前。如果仍然同分,则比较第二台队员的总得分,高者名次列前。余下情况类推,直至能破出同分。
3.积分编排制比赛
3.1个人赛
3.1.1 等级分比较法
3.1.1.1比较得分,高者列前。
3.1.1.2第一名破同分:比较同分选手之间比赛成绩最佳者。
3.1.1.3比较对手的平均等级分,高者名次列前。
3.1.2 Solkoff法
3.1.2.1 比较得分,高者列前。
3.1.2.2 比较对手分:累积所有相遇过的对手得分之和,总分高者,名次列前。
3.1.2.3 Solkoff中间值法:去除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对手后,计算相遇过的对手得分之和,总分高者,名次列前。
3.1.2.4.Solkoff截断法:去除得分最低的对手后,计算相遇过的对手的得分之和,总分高者,名次列前。如果仍然同分,则去除得分次低的对手后,再比较对手得分之和,总分高者,名次列前。余下情况类推,直至能破除同分。
3.2 团体赛:
3.2.1 比较各队得分(轮次分),高者列前
3.2.2 比较各队对手分(对手轮次分),高者列前
3.2.3 比较各队总局分:该队所有队员得分之和,高者列前
3.2.4 比较同分队中第一台队员的总胜局,高者名次列前。如果仍然同分,则比较第二台队员的总胜局,高者名次列前。余下情况类推,直至能破除同分。
第二十条 竞赛组织及其他
根据比赛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竞赛组织机构—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比赛筹备工作,处理竞赛中的问题,做好比赛善后工作。
1.拟定比赛计划:确定比赛的目的、规模、日期、地点、制度、棋手资格范围、财物预算等,并提交有关部门审批。
2.筹措比赛资金。
3.草拟并下发比赛规程,并借助各种渠道配合比赛进行宣传。
4.将邀请信函寄给有关单位、领导或棋手,或通过电脑网络发到相关网站。
5.健全各项办事机构,组成仲裁委员会,指定裁判长,聘请相应数量的裁判员。
6.做好比赛场地、器材等的准备工作,解决好棋手食、宿问题以及一切技术性准备工作。
7.做好棋手注册工作。
8.比赛中组织裁判人员监督规则的执行、正确登记和计算成绩、处理比赛中发生的一切问题。
9.比赛结束后,组织做好善后工作和比赛文件的整理归档工作。
附录:
一、单败淘汰赛
(一)单败淘汰赛种子选手的设立。
为了使淘汰赛的名次靠前的若干名棋手基本上是参赛棋手中最优秀的棋手,可采用设立种子棋手的方法,把参赛中的优秀棋手定为种子,在编排时把他们均匀分开,使其最后相遇。以64名棋手参赛的淘汰赛为例,可设8名种子,把1、2号种子定在上半区的顶部和下半区的底部,即1和64号位。把3、4号种子定在上半区的底部和下半区的顶部,即32、33号位。把5-8号种子应定在没有前4号种子所在的四个1/8区的1/4区的顶、底部,即16、17、48、49号位。
1 (1-2号种子)1/8区1/4区上半区
16(5-8号种子)1/8区
17(5-8号种子)1/8区1/4区
32(3-4号种子)1/8区
33(3-4号种子)1/8区1/4区下半区
48(5-8号种子)1/8区
49(5-8号种子)1/8区1/4区
64(1-2号种子)1/8区
1.种子棋手的数量应是2的某次幂的乘方数。
2.应按级来确定种子棋手的顺序,以利于抽签时更加公平。如一级种子为1、2号种子,二级为3、4号种子,三级为5-8号种子,四级为9-16号种子等。
3.确定种子棋手的名单及其排列顺序应有一定的依据作参考:
(1)依照等级分来排定种子及顺序(先国际、后国内、再为省市等,依此类推)。
(2)依照比赛成绩和名次来排定种子及顺序(先国际、后国内、再省级、市级、县级、乡级等依此类推)。
(3)依照现有称号和技术级别高低来排定种子及顺序。
以上三种确定种子及其排列顺序的方法以按时间依次从近至远为原则。
(二)单败淘汰制的抽签定位。
抽签定位是为了在无法避免的机遇性面前,以机遇对机遇性,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和编排技术手段的不科学来左右这种机遇性,做到使每位棋手的机遇机会均等,让每位棋手对机遇性所带来的编排结果均认可和满意,保证比赛的公平合理。
1.对抽签结果的要求
(1)种子棋手合理分开,使其最后相遇(前边已述)
(2)同一单位(协会)的棋手按报名排列的技术序号合理分开,最后相遇。(如:第1、2号棋手应抽入不同的半区,3、4号棋手应抽入1、2号选手不在的另两个1/4区,5-8号棋手应抽在前4号棋手不在的4个1/8区等。)
2.抽签原则
由于以上对抽签结果的要求,抽签不应是任其自由的,应贯彻以下原则来进行必要的控制。
(1)预见性原则
在抽签开始前,应预见到抽签的大概进程和结果。尽力做到控制面最小,各单位抽签顺序的先后控制机会均等。
各单位排在技术序号靠后的棋手入区合理。在进行控制时仍有机遇,人为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
(2)区别性原则
区别种子选手和非种子选手,区别不同技术序号的非种子选手。
3.抽签方法步骤
(1)先抽定种子棋手位置。
(2)把非种子选手先分区(1/2区、1/4区、1/8区…)。
(3)把非种子选手定位。
(4)采用双机遇的方法。
用两种卡签进行抽签。标明队名或棋手名的卡签称“名签”,标明区号或位置号的卡签称“号签”。两类卡签分别由不同抽签人员掌握。抽签人员可请不同单位的代表参与。两种卡签应在抽签时打乱秩序。
(三)轮空位置的确定
因为参赛选手数不一定都正好是2的某次幂乘方数,因此在第一轮采用一部分号码位置“轮空”或“抢号”的办法,使比赛的第一轮(“抢号”的第二轮)的号码位置数正好是2的某次幂乘方数,以克服淘汰赛的不完整性。
1.轮空法
(1)安排轮空号码位置的原则
①③④应尽量均匀分配在不同的分区
②应按序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先把轮空位置安排在种子棋手的对手位置上,再安排非种子棋手轮空。
(2)种子和轮空号码位置表
顺序项目
(一)16号位
(二)32号位
(三)64号位
(四)128号位
种子位置顺序
(一)1.16.9.8
(二)1.32.17.16.9.24.25.8
(三)1.64.33.32.17.48.49.16.9.56.41.24.25.40.57.8
(四)1.128.65.64.33.96.97.32.17.112.81.48.49.80.113.16
轮空位置顺序
(一)2.15.10.7
(二)2.31.18.15.10.23.26.7
(三)2.63.34.31.18.47.50.15.10.55.42.23.26.39.58.7
(四)2.127.66.63.34.95.98.31.18.111.82.47.50.79.114.15
此表适用于比赛人数不超过256(28)的比赛,按照需要的“轮空”位置数量依次逐列自左向右摘出小于比赛号码位置数的号码。
2.抢号法(轮空号码位置数过多队采用)
抢号法和轮空法无本质区别,只是技术方法不同。而且抢号位置可以直接从《轮空号码位置表》中查出
抢号被称为第一轮。
二、循环制
(一) 循环赛的比赛方法
参加比赛的各队或各个棋手之间互相都能得到直接比赛的机会,即所有参赛者之间都相遇一次的比赛方法。
(二) 循环赛的轮次计算
因为循环赛中每个选手(队)都要与其他对手相遇一次,因此,循环赛中的比赛轮次数为n-1(n为棋手总数)。
(三)循环赛对局秩序表
3-4名
轮次 对局者
一 1-(4) 2-3
二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