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谱控

排局专家朱鹤洲
更新时间:2011-11-4、浏览次数:

请您谈谈您的夫人是如何支持您的排局事业的?  
  朱:婚前,我向妻子说明,除了单位工作外,我的业余时间就是高象棋,家务事不过问,这得到她的首肯。事后证明,我确实可以安心地搞棋,如今儿子读初中,也基本上不用**心。  
  万:排局不如对局普及的原因何在?请估计一下,全国大约有多少排局爱好者?  
  朱:排局不如对局普及,这除了人为的客观因素外,主要是排局的性质与对局不同。对局只要一副象棋,两人就能对弈,很方便,所以对局爱好者数量数以亿计。排局则不同,首先必须要有具体的棋局,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爱好者的排演。这是排局不能推广的最主要原因。不过以我之见,排局爱好者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各种象棋杯赛中所推出的有奖征答,内容都是征答排局的着法,有时应征者多达数万人。  
  各象棋专业杂志社以及众多报刊都有自己的排局栏目,这对推广排局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希望各媒体能网开一面,多多扶持排局作品,则排局事业的发展有望矣!   
 
无怨无悔、为伊憔悴  
 
  万:您是什么时候把排局事业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  
  朱:1964年,我家由闸北区迁至南市区,学校与家相距大约20多里,来回疾走要4个多小时,这使我失去了与人对局的时间。但我实在无法割舍对象棋的感情,终于选择了排局。《象棋》月刊中每期都有几则排局创作和一则棋局测验,每天我在离家前,先记住几则排局棋图,一边走一边测算着法。一旦破解出来,再回家对照原着法,如破解不出来,第二天在上学路上继续冥思苦想。当破解出正确答案时,那高兴劲儿真比吃鱼吃肉还带劲。后来《象棋》中的排局都被我一一测算过了,我就试着创作排局。当感到拟局似乎并非高不可攀(指一般质量)时,由此一发不可收。大约到1965年,我创作的排局已十分可观,在当年秋季就立誓把创作、研究排局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  
  万:排局创作《智斗》局是您的代表作,您是如何让构思这则排局的?  
  朱:1989年春,在棋友崔鸿传提议下,我创作了红方对黑方十六子全的连照胜局,且结局时红方分别以车马炮兵中的一子取胜黑方的4局棋。这4局棋的拟成,给了我新的创作活力。此时崔鸿传又建议我创作以红方车马炮兵中的一子弈和黑方十六子全的4局棋,并要求首着不吃子、不照将,而且质量要超过以前彭树荣创作的4局棋。这是超常的难度。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花了一个星期,拟成红方一车弈和黑方十六子全的《智斗》的雏形,以《力战群雄》局名发表于1990年2月20日出版的新加坡《北斗棋苑》(总第21期)上,后发现红方可以巧胜。为了使和局成立,我又花了近2个月的时间进行修改,最后把原局的黑方1*4位黑卒定在1*6位而修改成功。修改过程中,时而成为和局,时而又成红胜,这样反反复复,所写大大小小字条中的着法字数不下5万字,几乎把每一步棋的变化都想到穷尽。为了使着法简洁,定稿时删去了很多变化,留下的均系应该变清的着法,约5000字。此局作为第3届全国排局比赛的参赛局,荣获第一名。发表后,曾有不少棋友提出各种疑问,认为红方可胜。由于他们的提问在该局公开前,都被我料想到,且解析清楚,所以均被我一一推翻。至今,仍然无人改变和棋结论。一车弈和十六子全,是个特殊的创作形式,即使不追求着法质量,只要能够弈和,其创作难度也已远远超过一般排局,就是一则了不起的作品。因此,在“首着不吃子、不照将”的前提下,我首先要解决的是终局成为和局。经过反复酝酿,一则能够弈和以红方一车对黑方十六子全的图势初步拟成,再经过由简单弈和逐渐向深奥复杂的巧和演变,最终拟成《智斗》的图势和着法。毫不讳言,这中间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记得为了其中一步棋的拟着,我苦苦思索了一个星期。正是这些失败,使我逐步走向成功,不断改变图势,使着法难度不断增加,这是“智斗”局成功的主要因素。  
  万:您创作一则排局最少要花费多少时间?请举例。  
  朱:拟局最少的不到5分钟,例如发表在上海《新民晚报》1997年11月30日的《老马识途》局就是一例。  
  万:您创作一则排局最多要耗费多少时间?请举例。您这样做值得吗?  
  朱:拟局耗时最多的是《智斗》局,用了2个多月。这局棋用去2个多月非常值得。即使花时一年,我也会去创作,因为此局的难度太大了,以后我可能再也创作不出这么高质量的排局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