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相伴一生象棋缘
更新时间:2011-11-4、浏览次数:
在第11届“银荔杯”象棋全国冠军赛上,见到了最年长的“女棋王”高华。今年已51岁的她,看上去更年轻一些,“时间的刀锋”在她端庄的脸上刻下几分成熟,她说话轻慢朴实,最常用的口头禅是“说真话……。”
听高华细述往事,犹如聆听一曲舒缓宁静的小提琴曲,又如触摸汩汩日涌出的清泉,也许是她本人太不张扬的缘故吧。其实她1961年就进专业队、1974年全国赛上不让须眉、两夺全国女子冠军的40年棋战生涯,本是一部轰轰烈烈的传奇啊!她见证了新中国象棋的兴衰沉浮,她的经历正代表着象棋发展的缩影。
就在赛场边,刚刚结束比赛的高华就轻声说开了,她说自己是“偶然地与象棋相遇”。“我学棋是进专业队才开始的,与其他棋手都不一样,真的。”高华一开口就很诚实,说自己是小学六年级时直接从学校选进队的,当时还有几个小姑娘,只有她最后坚持了下来。那是1961年安徽刚建立省象棋队的事,队里还有张元启、丁晓峰、朱宝位等人,高华就跟着男队员从最简单的一招一式学起,“家里本不愿我下棋,从毫县拍了电报到合肥,叫我退队,不过队里把电报扣下了,没有给我”,说起差点与象棋失之交臂,高华现在似还有些“后怕”。
1965年,早已学会“马要蹩腿”的高华跟男队员们都“平手”对局了,只是下不过,正当她琢磨怎样才能打败“师傅”的时候,棋队被撤消了,因为“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即将来临。高华去了合肥农药厂当工人,业余时间里她仍没丢下 她心爱的象棋,总要抽空与工友们下几盘,或者干脆找同厂的丁晓峰“讨教”。漫长的七、八年时间里,没有全国比赛,也没了棋手的津贴,可高华依旧对象棋一往情深,坚持着下,一如年少时的痴迷。 长年的实战,使高华见识了“江湖”上各流派的武功,也使她自己练,出了中局力量强、思路开阔的棋艺风格。不经意间,她已成了当时国内弈林女棋手的“第一人”。
1974年全国象棋赛恢复,安徽成立了集训队,高华与另5名男棋手一起选拔,争夺5个参赛名额。练功不辍的高华赢得了回报,她顺利地排在第五位出了线,令落选者自愧不如。1974年全国赛是高华最美好的回忆,她分在丙组,“管”住了10来名男棋手哩,在比赛里也挂大棋盘表演,观众围得水泄不通,都为她这唯一的“红颜杀手”而喝采,“大概总排73吧,胜了当时的河北冠军,心里挺得意的。感觉那时候我的棋艺是最好的,后来体力下降了。高华说起自己、也是象棋的“黄金时代”,平淡的语气中透着欢欣。高华自豪地说自己“对棋悟性还可以”,可说到1975年战胜黑龙江名将孟昭忠一事,却非常谦虚,连称那是“表演棋”,“不要报道”,后来孟“赢我很多,早就赢回去了”,显得非常真诚和朴实,由于那几年棋赛较多,工厂里的活耽误得多了,高华总感难为情,好在1978年省棋恢复了建制,她就在 1981年重新调回队里。
高华没有料到,命运也要和老实人“开玩笑”。在她雄心勃勃地参加1979年首届女子全国赛时,实力最强的她竟然丢掉了冠军,在最后一轮打平即夺冠的形势下因经验不足,一心求胜而痛失好局。当年第四,接下来又是连续三届亚军,被圈内人皆称为“有冠军的实力无冠军的运气”。她自己解析是“老在第一名旁边转,比赛中心理紧张。” 好在高华从未气绥,她依然在棋盘上“守望”,她发现了小妹妹们布局理论比自己强的长处,虚心地学习更多的棋艺理论。1985年,36岁的高华在全国赛上已心态平和,心知“新生代” 棋手已成长壮大了,而自己优势不再,年龄上也处下风。孰料真应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古话,这年她以不败战绩勇夺金杯,次年再上层楼获亚洲冠军。25年的“修行”终于成了“正果”,高华却没有了激动的心情。
高华并未像大多运动员那样激流勇退,到达顶峰后她依然征战不歇,只因她深爱象棋,只爱象棋,棋里才有最快乐的东西。直到1998年,年已渐近“知天命”之年的高华,还搏杀在全国大赛上。 说起现在,高华称自己是“最后一个无偿教棋的教练”,安徽棋院只有女子象棋队了,她是教练,带了一拨小孩子在集训。最大的14岁,小的10来岁,高华在这些新苗身上倾注了全部心 血。“想搞好一点”,高华平实的话语后面,藏着多少的执着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