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谱控

扬州三剑客之一朱剑秋
更新时间:2011-10-29、浏览次数:

上海前,各机关均撤离上海,转往大后方,朱也随之去了重庆,在劝募公债委员会工作。

  1939年,重庆举办全市象棋比赛,朱剑秋以“劝募公债委员会”职员的身份参赛,经过三天的角逐,夺得冠军。在渝期间,朱还常去重庆民教馆及茶馆弈棋,和当地名棋手交艺。还参加象棋表演赛,为活跃当地棋艺出力。

  其时,国民政府为了加强公债推销工作,职能部门考虑以象棋艺术作为手段,去南洋向华侨宣传抗日,劝募和推销公债。派出人员既要棋艺高,又要有文化并会英语,经朱的要求,信托局初步考虑由朱剑秋及叶惠石两人同行。叶虽远在昆明,但同属中央信托局管辖,调来担任劝募工作不难。且叶当时是中央信托局的处长,口头英语很好。1940年底,谢侠逊自南洋劝募回国,经广州到了重庆,由中央信托局陈冠球电召叶惠石来重庆,陈、谢、叶、朱四人商议并确定:由谢、朱和叶再次去南洋,分二路,一路以谢、叶为主,另一路由朱来负责。正当一切就绪,准备出发之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了南洋诸国,于是,南下宣传并劝募公债之事停顿下来。

  朱剑秋在重庆时,和谢侠逊作了多次棋艺交流,有一局棋由朱先行,以当头炮攻谢的屏风马,最后成和。另外,朱和谢在重庆对弈过多次,胜负相当。

(四)从“剑”到“虎”

  五十年代前期,华东棋坛的人物结构和实力形势已起了较大的变化,“七省棋王”周德裕,于解放前夕去世;“扬州三剑客”中的另一剑窦国柱,因上了年纪而棋锋稍钝;早年活跃于棋坛的万启有、张锦荣、吴淞亭、邓春林或老或死;而朱剑秋正届壮年,棋力正旺。在上海的众多象棋擂台中,他和何顺安轮流主持大世界的棋坛,迎战各地棋手的挑战。对朱剑秋来说,在这段时间里,比较著名的有下列一些战绩:

  一、代表华东,迎战华南队。1951年,杨官璘北上访艺,稍后,陈松顺也来到上海。于是经谢侠逊等人策划,组织了一次“华东、华南名棋手比赛”,虽然不是官方组织的棋队,但和历史上的“东南大战”一样,基本是众望所归的棋手代表本地区。华东方面由何顺安和朱剑秋应战。谢侠逊为此撰了一联,曰:“华东、华南争先半着,棋经棋诀各擅千秋。”

  二、以华东棋界的一员,夺得过三角赛的第一。1955年9月,上海春风得意楼棋坛筹办“名手三角对抗赛”,外地的两位名手杨官璘和李义庭已经确定,但还需增一名本地名手。根据当时有“两虎”在上海,将从何顺安和朱剑秋中选取一人。多数人认为何比较稳健,但有“快金刚”之称的谢文俊力主朱剑秋登场,理由是朱敢于搏杀,颇受观众欢迎。主事人认为意见正确,就请来参赛,比赛结果杨、李不分胜负,而朱战平了杨,但胜了李,夺取第一。

  三、和何顺安一起主持大世界象棋擂台,迎战各路英豪,为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繁荣象棋事业作出贡献,并吸引了众多的外地名手来沪。

(五)植根上海硕果累累

  从1956年起,象棋列入体育项目,从此连续举办全国性象棋比赛,使棋艺事业不断走向繁荣,棋人生活也逐步趋向稳定。对于朱剑秋来说,在弈棋业绩和个人生活安定两方面都取得了丰收。

  从1958年起朱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取得好成绩。1960年在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象棋团体赛中,经过共同努力,上海队获团体冠军,为集体立了功,他个人获个人赛第四名。1982年被中国棋院授予象棋大师称号。在这个时期朱剑秋的棋艺水平趋于成熟。

  由于生活的安定,朱剑秋不仅能专心弈棋,也有条件关心枰场角逐以外的棋事,并结出丰硕的成果。朱剑秋一生著有《象棋开局概要》、《象棋全盘战术》、《六冠军对局集》等著作。朱还为培养少年棋手成才做了许多工作,著名棋手、象棋大师林宏敏,就曾多次得到他的教益。

  晚年时,朱的夫人已先他离开人世,女儿均不在身边。朱剑秋长期独居于上海中山北路,以棋为伴,性情淡泊且随和,闲来活动活动身体。长期以来身体健康,无痛无病,于1994年5月逝世于家中,享年85足岁,是棋手中的高寿者之一。棋友闻讯大多送来花圈,旧金山李树明还作了《悼朱剑秋》寄托哀思:
星殒棋坛噩耗惊,
满枰车马忽悲鸣。
未缘一战君西去,
共仰遗风忍吞声。

上一页  [1] [2]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