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悍棋王柳大华(1)
更新时间:2011-10-21、浏览次数:
从上中学以后,柳大华的心就全被象棋占住了,上学念书仅仅只是应付。他的书包里、课桌抽屉里全是象棋书,平时在课下看不够,课上
还进行“补课”,常常像考试作弊一样,低下头偷看课桌下的棋书。对他的这种状况,老师曾多次批评他,可他“屡教不改”,老师也就睁只
眼闭只眼了,反正那个时候全社会读书风气已越来越稀薄了。柳大华对学校、课堂失去兴趣,主要原因是他认为像自己这样的家庭,学习成绩
再怎么好,也是难有什么出头之日的。大哥大中就是一个最有力的例子。大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习尖子,逢考试、竞赛则成绩优异,可他在
高中一年半之后却不得不辍学离校,因为家里迫切需要他参加工作,挑起挣钱的重担。这件事对大华刺激很大,他认为自己迟早也会步大中的
后尘的,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靠象棋了。
进中学后,老师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大华从来就没有当天做过,而是第二天早上赶到学校抄别人的。也不全抄对,偶尔有意抄错一点,
否则老师就会发现。这是他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这个时候,大华的学习成绩就很一般了,但考试却基本上能应付过去,不至于太出丑。这种
状况,直到临近中学毕业,才有所改变。大华觉得母亲辛辛苦苦挣钱供他读书很不容易,他不能在学习问题上让母亲伤心,中学毕业好歹也得
考上个技校。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他上课要专心多了,棋也下得少多了。
但是,他中学还没毕业,文化大革命就已全面铺开了。
10.11.1.9 文革开始
1966年6月,大搜家的浪潮一开始掀起,敏感的大华就担心这浪潮说不准哪一天会涌到自己家里来。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首先自己家庭成
份不好,再者象棋被认为是帝王将相,是封资修,而哪个又不知道他柳大华爱的就是下象棋、看棋书?柳氏三兄弟都爱看棋书、买棋书,那时
候家里已积攒了不少的棋书,这都是柳大华视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随着搜家势头越来越猛,一直还有点抱着“也许不会搜到我家”这种侥
幸心理的大华不再犹豫了,决定将棋书转移。究竟转移到哪里去?经过反复考虑权衡,他选定了同班同学余昌晋家。余与他关系甚好,也爱好
下棋,更重要的,是他家家庭成份好。
夏天的一个夜晚,大华将家里的大部分棋书塞进一个大旅行包,趁没人注意,背到了余昌晋家。他留下了一些不太重要的棋书在家里,以
应付突如其来的搜家。他的想法是,万一有搜家的临门,总得让他们找到一点棋书,否则就不可思议,因为别人都知道他柳家是“富有”这类
东西的。
再不用上学了,柳大华落得专心专意下棋。这年10月,他与几个同学一道,开始了第一次串联,目标上海,目的一是见识见识大上海的模
样,一是想去上海找人下棋,因为上海素来棋艺基础好,高手荟萃。他们一行数人首先坐火车到株洲,打算从那里转火车再去上海。在株洲火
车站,要去上海的人太多了,人山人海,他们怎么也挤不上去上海的车。无奈,他们只得见什么车就上再说。当时站台上有列去贵阳的车是空
的,他们于是就乘这趟车到了贵阳。在贵阳呆了几天,他们好不容易挤上一列去上海的火车,终于熬到了目的地,住在上海浦东一所中学里。
那时的浦东,是上海边远荒凉地区,也没有象棋高手。失望之余,大华愈来愈感到无聊,几天后,就坐船回武汉了。
12月,大华第二次串联,去了北京。这次时间长,在北京住了23天。那时北京挤满了各地串联进京“见毛主席”的红卫兵,到处乱糟糟的
,一直到回汉,大华也没找着下棋的机会。
文革开始后,武汉市就再也没有公家组织的象棋公开表演活动了,若想下棋,只能去私人摆的棋摊上找人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华的活
动半径也越来越大,1967年初,他开始涉足离家较远的黄石路棋摊。这个棋摊是一个姓熊的老头开的,江岸区的名手都是那里的常客,其中有
1957年全国象棋人个赛第8名袁乜子、多次参加过全国赛的沈子樵。这里的棋手总的水平是很高的,按说是大华磨练棋艺的理想场所,可惜美中
不足,这里流行下彩棋,这很使大华犯难。他的本意是为了提高棋艺,并不喜欢下彩棋,另外,他即使愿意下彩棋也没有本钱。大华涉足这个
棋摊不久,它就被有关方面给取缔了,原因是“社会影响不好”。
这之后,武汉地区各路名手纷纷聚集到了位于解放大道上的中山公园里的茶社下棋。茶社设在中山公园的一座岛上,有一个不大的茶亭,
亭子四周草地上散放着十来张圆桌和几十把藤椅,人们就在这里品茗对弈。那段时期,大华自然是每天都来这里消磨,他可以找人下棋,但没
有茶水喝,因为泡一杯茶要两角钱,这钱他又出不起。(未完待续)
10.11.1.10 短暂的彩棋生涯
大华不热衷下彩棋,但因为他在武汉棋界的名声,找他挑战的倒不少。那天,大华刚踩上小岛,一个矮瘦矮瘦的年轻人就喊上他了:“柳
大华,他们都说你的棋蛮锋利,我向你‘学’两盘怎么样?”
大华知道那人叫张寿宜,曾获1959年武汉市棋赛青年组第3名,也算是一把好手。有人找自己下棋,大华正是求之不得,于是嘴上“好,好
”说个不停,手上就要展枰摆子。
“莫慌,莫慌。”张寿宜按住大华正忙的手。“下棋总得有点意思,我们今天是不是带点‘彩’?”
大华一听,大失所望,马上说道:“我不喜欢下彩棋。”他羞于说自己没有钱。
“看来你的棋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厉害。”张寿宜有点得势不饶人。“如果你怕输,我可以让你两先。”
“你让我两先?真是开玩笑。平下你都挡不住我。”
“可是你不敢和我下。”
“只要不下彩棋,随便你怎么下都可以。”
“只有下彩棋才能体现出真功夫。”张寿宜得意得好象已经赢了似的。
“那也未必。”毕竟是自己不敢应战,大华的声调不得不降下来。
这时,一直在旁冷眼看着这出戏的一个魁梧的中年汉子对着张寿宜开腔了:“你也欺人太甚了。”接着他又扭头对大华说:“大华,你就
大胆地跟他下,赢了是你的,输了算我的。”
出来打抱不平的那人名叫吴文清,是武汉棋坛“五虎将”之一。大华知道他家境甚好,见他愿出资助战,就点了点头。
“那好。”张寿宜见状显得满不在乎,“我不管是哪个出钱,只要有钱赢就行了。不过,还有件事得说说,定多大的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