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谱控

骠悍棋王柳大华(1)
更新时间:2011-10-21、浏览次数:

他自学弈以来,从没有过正式的老师,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完全是靠自学自练“闯荡江湖”

达到现在这个水平的。他的理解并不是只做个“草莽英雄”,因为这样下去自己的前途很难有什么保障。他一直在寻觅正规的学棋的场所和老

师,可惜多年未果。现在终于有了,虽然是国际象棋的,可他仍然十分珍惜。

  这时,大华已从小学毕业,进了中学的大门。他就读的学校是崇仁路中学(现改为武汉市62中学),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它离武

汉体育馆很近,便于晚上训练。

  国际象棋在兵种、走法、战术手段、战略思想等等很多方面,都与象棋十分相似,凭着多年来练就的象棋功底,尽管大华过去从未真正接

触国际象棋,但对其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大华、大昌在学棋的刻苦程度和天赋悟性上都是超群的,因此他俩在棋艺上突飞猛进的速度也是让

教练刘成万吃惊的。

  在大华的记忆里,1964年冬天武汉的雪可是真大呀,街上积雪一直没及膝盖头。在这样大风雪的夜里,训练班已有人缺课好几次了,可大

华、大昌却从没有拉下过一堂训练课。转眼到了大年三十,大风雪依旧,入夜大多数人家吃过团圆饭后,鞭炮声便开始在全城各个角落爆响开

来,越来越密。柳家是没有余钱买鞭炮供孩子们玩的,柳家的孩子对些也并没有兴趣。大华、大昌很早就约定了,除夕夜最好的玩乐之地莫过

于武汉体育馆里的国际象棋训练班。刚吃过年饭,大华、大昌就走进了漫天风雪之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厚厚的积雪里困难地挪动着步子。

  当兄弟俩摇晃着体育馆铁栅子门向里高喊“有人没有”的时候,闻声出现的刘成万大吃一惊。这天晚上正轮着他节日值班。

  “今天晚上你们还来干什么?”刘成万边问边掏钥匙开门。

  “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好玩的,只想着今天晚上下棋肯定更有意思。”大华跺着脚瓮声瓮气答道,声音里透着有点不好意思。

  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教练的刘成万被深深感动了。“好,好。我今天陪你们下一晚上棋。”

  训练室里早生好了炉子,从风雪中走进屋内的兄弟俩顿时感到了暖意。刘成万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开水,然后就摆开棋枰与他们对弈起来

。每下完一局,刘成万便很详细地讲解一番,讲完之后又接着对弈。就这样,也不知对弈了多少局,讲解了多少次,三个人都浑然忘了时间的

流逝。又结束了一局棋的战斗,刘成万起身来给茶杯续水,无意中抬头瞥 一眼墙上的挂钟:“哟,都3点多钟了。不行了,再不能下了,回去

晚了怕你妈妈担心。”

  他并没有让兄弟俩马上离开,而是赶紧煮好一锅面条,三个人一人吃下一大碗后,他才送他们出了体育馆的大门。此时,喧闹了大半夜的

城市终于寂静下来,偶尔,有零星的鞭炮声从很遥远的地方有气无力地传来,此外,一切声响都是由呼啸的风制造出来的了。

  虽然是在接受国际象棋的正规训练,但象棋毕竟是挡不住的诱惑,只要有余暇,大华还是到处找象棋高手切磋,到处进行象棋表演。在这

段既弈象棋又弈国际象棋的“两条腿走路”的时期,大华越来越沉醉于对这两项棋的比较印证中,他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棋艺境界上又大大

地提高了一步。可惜的是,能够同时徜徉在两项棋的美妙天地里的时期太短暂了,只有两年时间。1965年下半年,刘成万因为某些原因,离开

了武汉体育馆。他所执教的国际象棋训练班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大华的国际象棋生涯也就暂时打上了分号。这之后,大华也不是不想接触国际

象棋,只是那个年代,国际象棋在中国基础薄弱,了解的人本来就很少,至于说会下的更是凤毛麟角了。他想找对手,真是难乎其难。就这样

,大华又重新全身心地投入到象棋的世界里去了。

10.11.1.8 一个好老师

  1966年正月初一,硚口区文化馆又按例举办象棋活动,他们请来了大国手李义庭,而他的对手,则安排的是柳大华。李义庭虽早就是名扬

天下的全国冠军,但素无名手架子,又热心支持棋艺事业,乐于提携后进,因此对文化馆安排的对手,并不挑剔,现在面对的尽管是一个少年

棋手,他也弈得兢兢业业。这局棋由柳大华执先,双方走成了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的流行布局。战至残棋阶段,红棋已是优势,按说

是赢棋,但大华最终没能拿下来,成了一盘和棋。赢棋弄成和棋,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了大华,一是他当年的功力尚浅,特别是残棋功力;二

是大中平时就曾反复叮嘱过他,在公开场合,尽量别胜大名手,否则得罪了别人,以后不好在棋界活动。

  仅仅过了半月,是2月3日,正是农历正月十五,也恰好是柳大华16岁的生日,还是老地点,仍由柳大华执先,与李义庭进行了第二次公开

表演,结果又是平分秋色。这两局棋,使李义庭开始对柳大华有了不小的印象,也为后来了力荐柳参加全国比赛埋下了伏笔。

  俗话说: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可柳家素来贫寒,老大大中就没穿过什么新衣,落到老三大华这里,衣服、鞋子就更是陈旧

破烂。大华从小爱面子,以这样的着装在公开场合露面,他总是觉得很难过。每逢在分开场合表演,他的心情都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为自己的

棋艺才华感到骄傲,另一方面他又为自己破旧的衣服感到羞耻。他多么希望哪一天自己能穿上一套像样的衣服。

  作母亲的又何尝不想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限于经济条件,大华的母亲一直没有能力顾得上孩子们的穿着。后来,随着兄弟

三人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次数越来越多,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儿子们穿这样的衣服,怎么能在众人面前表演呢?不行,我无论如何也得

让他们有件像样的衣服。”经过一段时间的省吃俭用,母亲下狠心拿三十多元钱买了几米蓝色灯芯绒布料,让人给兄弟仨每人做了一套衣服。

这时,正是大华跨进中学校门的日子。身着这套新衣服,大华无论是去上学还是去表演,都觉得自己神气多了。

  读初中二年级时,大华遇上了一位好心肠的班主任。周芸老师是位年近5旬的中年妇女,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总是像慈祥的母亲一样关怀

学生。按大华家的经济状况,大华读书是应该有补助的,可因为他父亲的成份问题,他从来就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周芸老师见大华身世可怜

,只想帮他,根本就不考虑什么成份问题,硬是代他申请到一份补助:一件新棉袄。当周老师将棉袄递给大华的那一刻,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只

想哭。新棉袄暖和,解决了大华过冬的大问题。这棉袄,他穿了很多年。

  周老师对大华总是特别的关照。那年学校组织去辛安渡农场劳动,半月时间,规定每人是要交生活费的。大华哪里拿得出这笔钱?周老师

 << 上一页  [6] [7] [8] 下一页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