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庭:从神童到巨匠(下)
更新时间:2011-10-21、浏览次数:
说起作为象棋国手的李义庭对另外两项棋的接触和兴趣,也比较有意思。
1956年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时,全国国际象棋表演赛也在同时同地举行,李义庭在比赛之余,也开始涉足姊妹艺术。当然,在这上面,他那时还不可能花太多的精力,但因为凭借着深厚的象棋功底,他的国际象棋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而对围棋,他的感情还要深一些,曾有过一段入迷的日子。那是在1957年。当时.他还曾在上海向围棋名宿顾水如老先生借过围棋书。兴趣归兴趣,但他没有条件更多地下围棋,因为他的本职还是得下象棋,不管是从事业或是从生活出发。 因为有这种兼擅三项棋的有利条件,办三项棋的训练班对李义庭来说就不是很困难的事了。当然,他还请了一些帮手来作兼职教练。象棋他请了陈培芳,陈获得过1959年的全军冠军;围棋请的是名宿刘炳文先生;国际象棋则请的是刘成万。这三个兼职教练,每月可从市体委领得六元钱的补贴,钱当然很少.但大家于得非常认真,甚至是津津有味。另外,李义庭还随时请一些名手到训练班来陪学员们下棋“磨刀”,以增强他们的实战能力。 办训练班得有地方,三项棋每个棋种起码得有一间房。当时球场旁边有一栋简易的两层楼房.下面一楼是职工食堂,二楼有几间房,主要作临时仓库,存放了一些杂物。李义庭就打起了这几间房的主意。他整理了其中的三间小房出来,添置了一些桌椅,训练班就正式开张了。
每个棋种一般招收12名左右的学员,再多房子就容纳不下了;学员大多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当然稍大或稍小点的也有。训练班每星期上两次课:周四下午是学校里老师政治学习的时间,学生可自由活动,正好到训练班来;另外的一次则安排在星期天。 作为总教练的李义庭,也常给象棋班的学员们讲课。他讲得最多的是杨官璘写的《奔林新编),主要偏重于中残局。学员们下完棋后.他总是热心地为他们拆棋讲解。在他那些弟子们的心中,李老师尽管从不发脾气,说话也不高声,但他们还是比较怕他,认为他不好接近.因为他说话不苟言笑,为人严肃。即使是与他的这些弟子们下指导对局,他也是正襟危坐,一丝不苟,令人钦佩。他的这一特点,给他的弟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由此受益匪浅。
李义庭的做事认真是出了名的,特别是在原则性的问题上,以至于许多人都说他古扳,不近人情。1981年李义庭被提拔为副场长(由于没有设正场长,实际上是李义庭负全贵),球场“大权”在握。那个时候,社会上大兴跳舞之风,球场也未能免俗,只要是没有其他更重要的安排,每晚都要开舞会,以增加收入。自然地,总有一些人既想跳舞,又不愿意花钱,便找到李义庭走“后门”。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不管这些人自恃与李义庭关系多熬,面子多大,但没有人能达到白跳舞的目的,因为李义庭是个不会拿原则做交易的人。为此,他得罪了许多许多人。 70年代初的时候,合作路灯光球场的住房开始紧张了.训练班只得另外找地方。在长江边的滨江公园里,有一个两层楼的渡江指挥部,是60年代为当时的横渡长江活动而修建的.不搞渡江活动后,这个指挥部就基本上闲置下来了。李义庭经过考察,一下就盯上了这个地方。指挥部的产权屑于市体委,但使用权又归结江岸区体委。李义庭于是就代表市体委去与江岸区体委协商。没想到事情是出入意料地顺利,区体委的领导一听,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当即就表态愿意全力配合。又从竞赛经费里拨出了一些钱,作为训练班新址的开办费,工作就绪后,他们就搬到了指挥部的二楼。
说起来也有趣.江岸区体委受这个训练斑的影响,也决定利用指挥部的条件办一个棋室,并向社会开放。结果棋室就设在训练班的隔壁,取名“滨江棋室”。公园本来就是人来人往的地方,再加上这里又紧接着粤汉码头,条件更是优越,因此滨江棋室很快就声誉鹊起,成了武汉业余棋手心目中的圣地。可以肯定地说,凡是武汉市的中青年成名棋手,不论专业或业余,无一没有在滨江棋室里受过磨练和吸取过营养。在业余界,若说某人是“滨江”的常客,那水平就显得不一般。
市体委从六合路迁到合作路后.搞了一些基本建设,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缓解.训练班在滨江公园办了两年左右,就又撤回了体育场.一直到它停办。
训练斑自开办以后.由于有李义庭这样的棋界大名入主持,因此马上就成为了热爱棋艺的少年儿童的向往之地。当时,训练班不仅在武汉市大名鼎鼎,而且声名远播,即使是在武汉市的一些周边地区,人们也总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合作路的训练斑来。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智屏了。
李智屏是湖北天门市九真镇花台付人,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从小爱好下棋.很早就体现出搽上的天赋,其父也就有意让他学个下棋的特长。他学棋没几年功夫,即打通乡邻无敌手,父亲便送他到县城,跟着县冠军学艺。1982年时,10岁不到的他就夺得了荆州地区少年赛第四名,这个时候,县冠军已感到教不了他了,建议他另找高人拜师。那么,找谁呢?县城里的棋友就对他父子说,这里恐怕已经再没有人能教他了,最好是到武汉去,一来大城市的水平高,再者听说李义庭办有一个训练班,可以到那里去接受深造。 1983年的一天,父亲带着李智屏来到武汉,直接找到了合作路李义庭的训练班。父亲作了自我介绍和说明来意后,李义庭就要李智屏与训练班的几个学员进行对突,以考察他的实战水平。下过儿局后.李义庭和陈培芳都对李智屏的水平给予了肯定,认为他小小年龄能下到这个程度确实难能可贵。李义庭本来就是个爱才的人,像李智屏这样的好苗子到了自己的眼前,他哪里舍得放弃? 但一考虑到这孩子不是武汉市人,如果留在训练班,那他今后的生活和上学问题又怎么解决?想到这些,李义庭又觉得十分为难。
陈培芳也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于是主动说李智屏可以住到他的家里.至于上学的事,就只能是下一步再说了。就这样,李智屏便暂时成为了陈培芳家里的一员。也是他运气好,经过父亲的活动,他们在武汉市实验小学找到了一个很硬的关系,李智屏很快就坐到这所学校的教室里了。生活和学习问题的顺利解决,使李智屏从此没了后顾之忧,剩下的事情就是安心学棋了。 李智屏的天赋和爱棋的劲头,都深得李义庭的赏识,何况他俩还有同乡之谊.因此李义庭对他的关照又更多了一分。有这样的训练环境和条件,李智屏的成长突飞猛进,仅一年多功夫,也就是在1984年,他即夺得了省少年象棋赛冠军。随即他又被柳大华慧眼识珠,很快就进人了省棋队,从此在椰大华门下深造。几经磨练,得以技艺精进.并于1995年获得全国象棋个人赛第三名,最终成为了一代国手。 与李智屏不同的是,熊学元刚到训练班时,年龄偏大——已有十五六岁.而棋力稍弱——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