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谱控

胡荣华:十连霸的悔恨
更新时间:2011-10-21、浏览次数:

…………
  
  胡的调虎离山之计。
  
  17. ………… 车4平2 18. 兵七进一 卒3进1
  19. 兵九进一 马1退3 20. 炮九平八 车2平4
  21. 兵九进一 炮4进6
  
  至此,红方取得边兵渡河的局面优势。现在比较一下二位弈林宗师的棋风。
  
  胡荣华棋风属“直感型”。他的局面直觉极为敏锐,大局判断力超群,喜欢干脆落地,向对手主动挑起复杂战斗,爽快中伴随着特有的狠劲。他下棋时总是不断地追求着效率最高的好棋。
  
  杨官琳的棋风则属于“计算型”。他的特长是算度深长,常能走好“现在似乎不太好的困局--忍耐--待对手急躁--从容反击夺取主动”之类的棋局。一个棋手要俱备杨官琳的棋风,首先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其次还应有周密、深远和严谨的计算能力。而这咱棋风,非经多年艰苦的弈海沉浮的磨砺,是难以形成的。
  
  22. 马四进二 卒5进1 23. 车三进二 车4进5
  24. 马八退七 车4退2 25. 车三平六 马3进4
  26. 炮八进六 马9进8 27. 兵九进一 炮1退1
  
  现在红方只要炮八进一关炮,但他却摸了兵。
  
  28. 兵九进一 炮1平3
  
  摘自黄少龙《象棋心战秘决》一书
真太窝囊了,首战失利,前所未有!在该赢不赢,该和不和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地输给杨官磷,前所未有!这一届冠军恐怕自己没指望了,给老杨拾走了。不是说“非胡即杨”吗?

  他恨自己,气自己,情绪波动,包袱沉重,下棋时的感觉,思路和判断,全给扰乱了。接下去的三盘棋,他清一色的和和和,一连四盘不开荤,又是前所未有!在他的频频失误、惨淡经营中,比赛结束了。他得了一个不可想象的名次:“小十子”。于是,被列为我国体育界的“十大新闻”之一。

  这些天,爱抢新闻的体育记者蜂拥而至了。他却忧郁、惘然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是在自言自语、闭门思过?还是在跟朋友私下袒露胸襟:“下了二十年棋,撑了一路顺风船,现在尝到淘汰的滋味,心里不好受~~”别敲门吧,别打扰他。他需要的是思索和回顾,而不是采访和安慰。

  让这位“新闻人物”暂时离群索居吧。你们要采访,何妨也来它个迂回战术。你们拉起笔来写文章,老说“失败是成功的前奏”。其实,有时恰恰相反,人太顺了,要栽跟斗。失败就悄悄地、耐着性子等在成功身后,要让成功做它的“前奏”。胡荣华是一个幸运的成功者。他还戴着红领巾时,就登上冠军宝座。他把他的老一辈、同代人,一个个打进失败者的队伍,一回回蒙受耻辱和痛苦。他那突如其来的成功,跟山崩地裂的受挫一样,叫人难以置信,不可思议!

  哦,象棋界的前辈屠景明先生在这儿,他是眼看着这个“娃娃”步入青云的; 二十年来跟小胡朝夕相处,一块儿南北征战的队友、象棋国手徐天利、朱永康也在这儿。请去刨根挖底地采访一下。旁观者清,他们有的是素材,会给你形象化地勾勒出一个顺风顺水的棋坛天才的~~

  回忆:十五岁,他就意外地戴上了王冠

  别笑话他,都八岁了,后脑勺上还留了个晃晃悠悠的辫子,象个小姑娘。他有什么办法?家里人把他当成宝贝疙瘩,他是先认识了车马炮,再认识一二三的,一放学,书包一甩,他就钻到附近棋摊,挤在大人堆里看,他着迷了。但他太小了,没人肯跟他交锋,他只好半是哀求,半是纠缠。下了就输,输了再下,要不是妈妈找来了,轻轻儿扯住他长命富贵的小辫儿,他还不打算放人家回家。妈妈给的零钱,他一分一分藏着不用,凑齐一毛钱买了本《象棋》月刊回来。吃饭了,也不放下。上头那个《残局征答》,比加减乘除复杂多了。他扒拉两口饭,便停下了,有滋有味地用筷子在桌上划来划去,他还在调兵遣将,寻找残棋的突破方案哪!不过下棋归下棋,功课却从未耽误,四分五分不离他。即便是晚上下棋来不及背书,也不在话下,第二天早上读上两遍,就能过目不忘了。

  他有天分,又有一股缠劲儿,二、三年这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滚打下来,那棋力却也增长得快。他在附近一带的孩了们中间,“占山为王”啦!人家几个人围着棋盘联歙和战,他却一心两用,一边开着弹子玩儿,一边笃悠悠地对他们~~这种“众不敌寡”的下法,孩子们新鲜,他却腻了。他渴望能有机会见到名家,学点绝招儿。一天,他跟一位热心人去上门求教著名棋手、誉为“杨州三剑客”之一的窦国柱,适逢窦老午睡正酣,他们两个不敢惊动,眼巴巴地守候在门外。“老剑客”醒来,见他小小年纪,这等心诚,大为感动,兴致勃勃地拍着他的肩膀,“小把戏,坐哇!”他愿意破格跟这个孩子下一盘。小胡摆下“中炮盘头马”的阵式,窦老随手以“屏风马”抵挡。说实话,他并不把这个黄口小儿放在心上,“我只消花五分力气。”孰料叮叮当当十几个回合下来,这娃娃强渡中兵,频燃战火,似乎决意要冲开一条血路。窦老也不由得为之胆颤,不敢小觑对手了。他凝神敛气,着实费了点功力,才化险为夷,下了盘和局。老人又惊又喜,见到人就一个劲儿地摇晃大拇指,赞叹说:“胡荣华这个小把戏,将来了不得!”

  喜欢小胡这个“小把戏”的人真多。住在离小胡家不远的一个人,在区文化馆工作,大家都叫他傅先生。他认定小胡跟棋有缘分,不光跟小胡横车跃马,还带着到外面去转悠。一九五七年,上海市少年宫里举办小学生象棋比赛,傅叔叔又一次次陪他去出征。天知道,他初出茅庐,居然顺顺当当地打败了所有的小对手,拿了冠军。当他领到那个三角形锦旗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兴奋。

  这个“娃娃赛”的场面够大了。可是,想不到还有一个更大的场面在前头等着他。一九五七年全国象棋锦标赛在上海比赛,闭幕发奖仪式以后,要搞个“余兴表演”:找两个“神童”来赛一场。一些热心人又叭哒叭哒鞋底响,忙不迭地替他活动,跟负责张罗此事的屠景明打招呼:“这个小朋友有希望,这趟最好让他亮亮相。”屠先生含笑同意了。届时,小家伙象模象样地上了场,一点不慌张。这是一次公开对外的“高规格”表演赛,连报纸上都发消息了。哦?吉安路小学的小学生,棋路泼辣的胡荣华?以前没听说过呀!

  多亏热情过人的傅先生又作了一回“月老”,把他领到淮海公园棋室,引荐给另一位上海著名棋手徐大庆。胡荣华顺顺当当拜到了一位启蒙恩师。这个小不点儿真是三生有幸。从此,他的棋才算真正踏上了阳关大道。

  一老一小,形影相随。徐先生不论什么时候,都想着他;不论到哪儿,都带着他。要让他经经风雨,见见世面嘛。他毕竟太嫩了。“大世界”的游乐场里天天有“大象棋”比赛,由名家表演,轮番出阵。一局下完,再设擂台,迎战跃跃欲试登台打擂的棋类爱好者,算是余兴表演。徐大庆为学生“说情”,给他创造了实战机会:以后上半场仍由名家表演,下半场安排小胡出阵。小胡当然乐坏了。不过,有时他又气坏了,只要老师叫他自己一个人来,他怎么也进不了这个“大世界”。任是他磨破嘴皮作解释,说是里头“大象棋”等着他当台主摆擂上阵,门口的人根本不相信,不客气地手一挥:去去去!小朋友,你不要来搅,“当台主?”他们还以为这个小家伙在吹牛

上一页  [1] [2] [3] [4] [5]  ... 下一页  >>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