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谱控

胡司令的象棋人生
更新时间:2011-10-21、浏览次数:

  但胡荣华自己却很谦虚,他说:“我更喜欢用求新这个词,因为成功的求新才能算得上是创新,我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创新大师,是因为我不喜欢走老路,总是想有所突破,每一步棋都要想一想能不能换种走法。如果一个人老是下别人下过的棋,陷入这样一种惯性思维的话,他就不可能有机会胜人一筹。 我不认为别人从我这里学到了多少东西,下棋是一个相互啓发的过程,我能啓发别人,别人也会啓发我,只不过别人受我啓发多一些而已。”

  “作为一颗比较特殊的棋子,你认为你应该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是一个追求平淡的人,所以我没有什么具体目标,我只是希望能够推动象棋运动的发展。”

  胡荣华说,在不同的时期,人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年轻的时候,他的目标是多赢几场棋,所以他总是想方设法去战胜对手,而现在,他更注重的是比赛的过程,只想把棋下得更漂亮一些,至于胜负,他已经看得很淡了。但他还是要参加比赛,他认为这样做对象棋的发展作用更大。与此同时,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方面,他的弟子万春林曾经获得过全国象棋大师赛冠军,小弟子谢靖也是全国少年冠军,这样的成就足以让他欣慰。

人生如棋,起伏跌宕才充满色彩

  回首一生,57岁的老棋王感慨万千,他的这一生,有成功的辉煌,也有失败的苦涩,起起伏伏中,胡荣华的一生色彩斑斓。

  胡荣华最传奇的一段经历是,他曾经改学围棋,而且进步神速。那是在1961年,由于当时取消了全国象棋比赛,体委的一位领导建议他改学围棋,最初的时候,陈祖德可以让他5个子,但80天之后,陈祖德就只能让他3个子了。此时,广东象棋队来上海与上海队进行对抗赛,结果胡荣华领军的上海队3负3平,当时的上海市一位领导很吃惊:“刚刚获得全国冠军的胡荣华怎么退步这么快?”一名工作人员私下里向领导做了汇报,这位领导很生气,打电话给体委领导,而体委领导也无法定夺,只好让胡荣华自己选择到底是下象棋还是下围棋,最终,胡荣华选择了象棋。

  “我当时也不知道我更适合下哪种棋,只是觉得在哪里跌倒就应该在哪里站起来,于是就回到象棋队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特殊的经历,才有了后来胡荣华与陈祖德、聂卫平的围棋象棋大战。

  上世纪80年代,随著柳大华、李来群、吕钦等人的崛起,胡荣华的地位受到挑战,1985年,在他夺得第12个冠军后,在12年的时间里他屡次与冠军失之交臂,但他从未放弃对象棋的追求,终于在1997年再度夺冠。2000年,在全国象棋个人赛上,胡荣华开局不利,但他最终以六连胜的战绩夺得冠军,成为年龄最长的冠军。

  谈到那次夺冠,胡荣华记忆犹新。当时,胡荣华前3盘2和1胜,但在第4盘,他遭遇新棋王许银川,一开局就陷入被动,很快就输掉了这场比赛。赛后,他曾经几次自言自语:“我真是老了。”但胡荣华并没有绝望,正是这次惨败刺激了他的好胜心,所以连胜6场。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差?胡荣华说:“这盘棋输掉后我很生气,没想到这一气启动了我大脑中处于冬眠状态的象棋细胞,就此而言,我要感谢许银川。”

  但胡司令毕竟已经不年轻了,在比赛中他经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常常会走出一些昏招,有一次在青岛举行的车轮大战中,他居然输给了一个卖烧鸡的个体户。对于这些,胡荣华更愿意把它们当做一些小插曲,但他并愿意就此退出江湖,他现在是上海棋院的院长,还开办了胡荣华象棋学校,他要在有生之年,为象棋事业多做一些事。

  “我不赞成激流勇退,我第14次夺冠的时候,有人曾经劝我退出棋坛,这样我就可以为自己的象棋生涯画一个完美的句号了,但我不愿意图这个虚名,这等于是自己骗自己。”在胡司令眼中,人生就应该是充满各种各样的色彩。

上一页  [1] [2]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