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坛宗师杨官璘
更新时间:2011-10-20、浏览次数:
不用问,此人便是卢天王。
卢天王德高望重,棋功上乘,且又处在鼎盛时期,恰似技艺高超的武术大师设擂一样,一些名手登台较量,也不过三拳两脚便被踢下台去。短时间内,卢天王击败了攻擂者,棋室内顿时哗然,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无人再敢上台交手,场上一时冷落下来。
正在这时,挤在人丛中的杨官璘早已动心。他鼓足勇气,拨开众人,步上擂台,先向卢天王点头致意,然后说道:“杨官璘向您请教!”
卢天王驰骋棋坛数十年,经多广见,见杨官璘要上台攻擂,心中先是一怔,可是很快又平静下来。这位威严的擂主,眉宇间虽然流露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却一向谦虚待人。他对杨官璘似有所了解,因此丝毫也没有小看这位身材瘦小、乡土气息浓厚的青年人,暗道:“既来攻擂,我必须认真对待。”于是,他向杨官璘微微一笑,并朝对面空椅伸手示意,请杨官璘落座。
杨官璘刚坐下,只听台下窃窃私语之声不绝于耳:“这个乡下人,真不知深浅,怎么敢攻卢天王的擂台!”
“这是瞎耽误工夫,还不是等着挨刀!”
杨官璘充耳不闻,只是规规矩矩等赛。这时有人端上两杯热茶放在案头,一股浓郁的茶香味扑鼻而来。他自幼过惯了苦日子,手中的一枚铜子也想攥出水来。今晚到此,是忍饥耐渴徒步而来,现在多么想喝上几口茶解解渴,但出于礼貌,只得强忍下来。忽见卢天王端起一杯茶,吹去茶沫喝了两口,杨官璘这才小心翼翼地端起另一杯茶,哪还顾得上吹茶沫,便三五口喝进肚里。
攻擂战一开始,双方都施展出看家本领。杨官璘以单提马应对卢天王的家传绝技“五七炮”,攻势凌厉,着着逼人,一场车马炮争雄的厮杀便迅速展开。战至中局,卢天王凭着自己的高超棋艺和丰富的临枰经验,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进攻,然而都被杨官璘一一化解了。
面对高手和众多的观弃者,初时,杨官璘未免有些拘束,处处小心,严加防守。后来,见卢天王一时难以突破自己的防线,胆子便渐渐壮了起来,由防守转入进攻,以多变的战术迫使卢天王转入防守。卢天王一着失先,处处受制;杨官璘一着得势,步步不放,频频猛攻。交换子力净化局面后,杨官璘以多一过河卒的优势进入残局。尽管卢天王竭力想谋和,但杨官璘己胜算在胸,驱动小卒闹得对方九宫风声鹤唳,防不胜防。最后,他终于以精巧细腻的残局功夫,战胜了卢天王。
第二局,卢天王因心存顾忌,不敢力战,以稳健的着法力守成和。结果,杨官璘以一胜一和获胜。
“好!功底深厚,攻防全面!”
“这位乡下人好厉害!”
当卢天王含笑认负时,台下顿时响起叫好声和赞扬声。
台上的卢天王虽输了棋,却显得很高兴。他站起来激动地说:“我们在对弈中,杨先生算度准确,运子灵活,变化多端。想不到一位农村的年轻棋手会有这等功力,是我摆设擂台以来所碰到的最强硬的对手。他这样年轻就有如此的造诣,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第二天攻擂,共对弈三局,结果杨官璘一负二和。赛完,慧眼识人的卢天王已料定杨官璘将来会成为我国棋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于是又赞扬了一番。此后,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杨官璘初次上道,通过梁应燊认识了卢天王和卢辉的学生李志海等弈林高手,在棋艺交流中,学习了前辈棋手们那种严谨、细腻、多变的传统风格,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棋艺水平。后来,杨官璘成了名,一直没有忘记这段棋缘。因为初次和梁应燊对弈是以让双马开始,所以有一段时间他写文章爱用“双马客”这个笔名,以报答梁应燊知遇之情。以后,杨官璘主持了广州棋坛比赛事宜,特地安排梁应燊做唱棋工作。梁应燊去世后,又由其子顶替。在广州一炮打响后,杨官璘名字便在棋界传扬开来,南粤棋坛上一颗名星冉冉升起。然而,摆在他面前的道路又将如何呢?
浪迹江湖
青春壮年站马路,
白发老头坐马路;
马路即是棋手家,
马路即是棋手墓。
棋坛司令谢侠逊的这首诗,是对旧社会江湖棋人的真实写照。在那暗无天日的年月里,象棋被统治阶级称为“贩夫走卒之戏”,棋手登不得大雅之堂,为其所不齿。一些职业棋手,为生活所迫,设摊摆档于街头路边,靠一技之长与人对弃,挣几个铜子勉强养家糊口,实际上比乞丐也好不了多少。
这是一条艰辛的路,悲惨的路。尽管这些棋手棋艺超群,不知救活了多少被人认为必死的棋局,然而却救不活自己。可惜有多少名棋手倒卧路边,冻饿而死在路旁。广州棋坛“四大天王”之一的冯敬如,走的是这条路;上海名棋手鲍子波、吴机亭走的也是这条路。同样在马路边,棋档旁,他们长叹一声倒下去了。
面对生活的挑战,杨官璘也只得走上了这条路。他初次出道,尽管在广州闯出了名声,却在那里混不出饭吃。没住多久,便又回到家乡,挑起扁担,打起“承接车衣”的招牌,重操旧业。
生活日益困苦,杨官璘在家再也待不下去了,便带上棋具、棋书,背起包袱,闯江湖去了。树叶萧萧下,秋色使人愁。1949年秋天,杨官璘挟技到了香港,便抛头露面开始了他的“博弈”生活。
在这个金钱主宰一切的花花世界里,一个赤手空拳的棋手,到哪里去安身呢?幸好,他一去就找到了以前结识的好友李志海(现仍住香港,是亚洲象棋联合会的裁判长),皆是同道中人,两人在中环合租了一张床住宿。一个白天摆棋,一个晚上设摊,两人轮流睡觉。命运使他们“同锅共伞,同床共卧”。
杨官璘在东莞是有名的乡下棋王,在广州棋坛上也有了名声,但要在香港混碗饭吃委实不容易。尽管他去过九龙麻油地的天虹游乐场、先施游乐场、修顿球场等不少场所摆过摊,但赚钱十分困难。他为人憨厚老实,不善于辞令,没有圆滑的交际本领,又无人捧场,棋下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吃饭成了大问题,常常“博”不到钱,只好勒紧腰带挨饿。有时摆下棋摊,却久久无人问津,他面黄肌瘦,浓眉紧锁,